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弦歌存春秋以口授存而俗儒章句之徒傅会穿凿
 使五经大义不明于天下不亦悲夫灵帝熹平四年
 议郎蔡邕与 堂溪典
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求
 定六经文字诏许之邕乃书丹于石命工刻之立于
 太学门外时四方摹者日以千计 (第 19b 页)
  (汉/州)
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顾侯运炉锤笔力破馀地昔
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平秘/切)(虚器/切)玄宗妙其书是以数
子至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七到/切)次三人并入直恩泽
各不二顾于韩蔡内辩眼工小字分日侍(英华作侍/别作示)
王钩深法更秘(首叙顾君书法见重于朝廷是杜臆谨/守途辙谓之奴书力破馀地 深于书)
(者侍明皇御札精工知其揄扬不爽矣各不二蒙恩如/一 诸王使讲书法也 水经注蔡邕以熹平四年与)

(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太学门外 洙曰运炉)
(锤言能锻鍊以成一家之书 (第 8b 页)
  石经考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文于太学讲堂前

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高 堂溪典
弹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
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此
再刻也魏正始 (第 17a 页)
   石经碑跋        宋胡元质
石经云者以俗儒穿凿经籍疑误后学而立也汉灵帝
时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贿改兰台漆书经
字者诸儒受诏于熹平成刻于光和俾天下咸取则焉
碑高一丈广四尺水经云立石大学其上悉刻蔡邕名

隋志有一字石经七种其论云汉镌七经皆蔡邕书史
亦称邕自书册使工镌刻其书画超诣要非蔡中郎不
能到也然遗经今存者体各不同虽中郎兼备众体而
篇章之富未必能办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 堂溪典

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意者当时诸儒
同涉笔于其间不可知也然历年多更变故久陵迁谷
变煨烬剥 …… (第 1b 页)
传耶儒林传序疑字有误者初邕正定六经与 堂溪典
等数人同受诏六经字体不一当是时书策者亦不独
邕也姑识其末以俟博识之君子
   又           (第 3b 页)
(后汉书曰/灵帝光和)
(三年始置鸿都门学生鸿都门名也蔡邕传曰邕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熺平四年乃与 堂溪典
等奏求正)
(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策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 (第 30b 页)
  嵩山三石阙歌
嵩岳三阙同高低左右离立八尺齐启母一阙距

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谁其建者汉朱(宠)(营)
其书者皆堂溪(汉颍川 堂溪典)
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
雨生蒸黎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阅
魏太武周久视夏暴烈日冬流凘二千年来屹相 (第 6a 页)
,九域少其修治。□□□□祈福,祀圣母虖山隅。神来享而饴格,釐我后以万祺。于胥乐而罔极,永历载而保之。 (碑旧拓本。
)

堂溪典

  典,字伯并,协子。熹平中,为侍中、五官中郎将。(案《后汉·蔡邕传》注引《先贤 ……》,「典字季度」。皆误涉其父协事,以季为子,又转写之误,当据石刻为正。)

开母庙石阙叙

   汉侍中五官
中郎将鄢陵堂溪典伯并,熹平四年,来请雨嵩高庙。(案《后汉·灵帝纪》「熹平五年四月,复崇高山名为嵩高山」。注引 《东观
记》「使中将将堂溪典请雨,因上言改之」。盖误以四年系于五年也,当据石刻为正。)典大君讳协,字季度。自
刻。得苏氏此碑。益喜前说犹墨守也。
  案汉建康中。(灵帝时)蔡邕以经籍去圣人久远。文字多谬。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子俊,韩说,太史令单 (第 239H 页)